01 费玉清
个人介绍:
费玉清,中共党员,师从李伟林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、直流固态保护技术、多端口DC/DC变换技术等。研究生期间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负责横向课题3项;累计发表SCI/EI论文14篇,其中以员工一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(SCI 1区TOP,IF=7.7)、电力系统自动化各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一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,公开国家发明专利8件;斩获“挑战杯”全国特等奖、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在内的10余项高水平科技竞赛奖项;荣获国家奖学金、国睿专项奖学金、“研途之星”荣誉称号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等10余项表彰奖励。
毕业去向: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。
成长经历:
夯实基础,量变引起质变
第一次接触科研,是在大二申报老员工创新训练计划的时候,在李伟林老师的指导下,我和几个同学针对Z源直流固态断路器拓扑开始进行研究。最初从中文相关文献读起,再到IEEE系列顶级会议论文,在充分对比若干篇论文提出的固态断路器拓扑的优劣性后,大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耦合电感型双向Z源固态断路器拓扑,并成功发表在IEEE IECON会议上。
在获得了保研资格以后,我加入飞机电推进工信部重点实验室,继续跟随李伟林教授深入研究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固态保护技术。在本科的基础上,我大量阅读IEEE Trans系列上关于固态断路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,继续改进本科发表的会议论文中的拓扑结构,并提出一种新型且精确的断路器建模方法及参数最优化设计方法,成功发表在IEEE TIE顶级期刊上。
举一隅以三隅反,提高科研效率
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生活中,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知识,各个方向较难的技术问题。需要善于总结某一难题攻关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,将其应用于解决其他难题,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从而提升效率。
经验分享:
保持好奇心,不懈探索未知的事物,并勇敢迈出实践的第一步;
科研宏观上要仰望星空,微观上要脚踏实地,基本功的夯实程度决定科研水平的高度;
善于吸收经验教训,归纳总结,提升效率。
毕业寄语:
青灯为墙,旖旎为家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
02 李心毅
个人介绍:
李心毅,师从刘卫国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永磁电机理论及应用、运动控制及伺服系统技术等。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从事科研工作,勤奋努力,善于钻研,读研期间发表EI会议论文1篇,个人独立完成科研项目4个。在校期间获得研究生一等奖助学金、社会活动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,并获得“优秀共青团员”“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。积极参与员工工作,在校期间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、兼职辅导员等多项职务。同时,积极参与学科竞赛,读研期间获得iCAN全国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西北赛区二等奖、iCAN全国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和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金奖。
毕业去向: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。
成长经历:
兴趣,是引领我探索未知的灯塔。自研究生入学起,我便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与好奇,踏入了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。初涉科研,我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,摸索着前行。每当攻克一个难题,每当实验取得一点进展,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,这份喜悦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。
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,并深耕细作。从最初的文献阅读、实验设计,到后来的数据分析、论文撰写,每一步都凝聚着我的汗水和智慧。我深知,科研是一场马拉松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因此,我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学习的心,不断汲取新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如今,回首过去的岁月,我深感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。正是这份兴趣,让我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不断突破自我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将继续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与好奇,勇攀科研高峰,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。
经验分享:
研究生生涯,既要埋头苦干,也要抬头看路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方能成就卓越。
毕业寄语:
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愿你们的青春岁月,绽放最璀璨的光芒!
撰稿:费玉清 李心毅
审核:易正阳